干货:如何打造高效的城市社区应急物流体系?

发布时间:2024-07-08 点击:39
国内的疫情防控虽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在局部区域疫情仍时有发生。在因受疫情影响而进行封闭管理的区域中,应急物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高效的社区应急物流便成为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关键环节。
城市社区应急物流服务症结
近段时间,我国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其中,发生在北京顺义区和大兴区的疫情备受各方关注。为了更好地切断疫情传播,不少区域都采取了必要的管控措施,居民正常生活也因此受到影响。特别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封闭管控阶段,居民的生活物资保障需要由社区统筹负责,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正常生活需求。但由于受到社区自身管理机制、功能定位、行业配套等方面影响,目前很多地区的应急物流服务并不能达到预期要求,因此需要不断地完善社区物流服务设施,拓展服务内容,构建更加富有韧性的城市社区物流服务系统,更好地服务社区应急管理需要。
以北京市为例。其目前正处于政府、市场以及居民自治等多主体协同共治的发展阶段,同时不同区域的治理形式也有很大不同,在应急物流服务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在以下方面的问题表现的较为突出。
一是社区缺乏必要的全流程运作资源。物流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涉及的环节众多,服务工作量也较大,单一的社区具备的资源并不能够满足服务需求,需要提供必要的产业运作资源支持。以北京市顺义区某社区为例,该区域共有居民2300余人,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文件,每天需要各类食品超过5000公斤,保障压力较大。因此目前北京市社区应急物流服务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需要构建拥有全流程要素的运作资源体系,包括作业人员、车辆、设施、信息、资金、货物等多个方面的要素支持,以上都是应急物流服务工作开展有必要的承载基础,否则政府工作也缺乏必要的抓手。
因此,目前条件下社区应急物流服务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应急条件资源的有效配置途径还比较单一,特别是专业化资源的统筹管理,社区缺乏相关的职能,专业人才数量也不足,该类问题在整个城市大范围都面临封闭管控的条件下显得更为突出。
二是相关物流活动的公共服务属性需要进一步规范。在封闭管理过程中,政府以及相应的机构都承担着较大的管理责任,是各类应急活动的规则制定者,也是民生领域的最可靠保障者。在特殊的时期,其公共服务属性就显得更加重要。
但是由于这次疫情影响深远,持续时间较长,因此政府机构在管理成本上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某些方面需要得到居民的支持和协助,并希望在合理的范围内由其负担必要的保障费用,并通过参加资源服务活动等降低社区整个的运营成本,丰富服务内容,进一步加强防护工作的居民参与力度,形成广泛的群防群治基础,进而推动防控工作走向深入。
基于上述背景,北京市内很多社区的应急物流服务已经出现了典型的多元化探索模式,在部分环节还积极吸引社会上的相关企业参与,形成更加广泛的应急物流服务体系。以快递服务为例,在无接触设施设备方面,社区、企业和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设备也出现了政府统一购置、企业免费提供等多种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总体评价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化的指导。
三是对物流服务的质量缺乏统一的标准。目前北京市的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物流服务质量也是国内领先,因此社区居民有较高的生活标准。在社区封闭管理过程中由于社区居民准备不足,思想认识也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因此对于应急类物流服务质量有着较大的差异化认识,给社区应急服务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目前突出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快递配送的时效、服务的种类、服务人员的工作方式等,特别是在封闭管控的开始阶段,社区居民普遍带有较强的焦虑情绪,物流需求的阶段性变化明显,往往会出现局部时期的阶跃式增长,而此时的产业服务资源配置很多还不完善,人员专业化程度也不足,也正是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的阶段。此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匹配难题此时较为突出,对物流服务质量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也更加应该引起重视。
提升城市社区应急物流服务
上述问题的产生有较为复杂的深层次原因。长期以来,北京市的社区发展对物流服务等产业类的保障活动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基本都是市场行为,因此在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的物流服务组织具有较高的难度,需要从社区的职能定位、运营机制等角度进行多方面的改进,从而更好地适应应急服务需要。
一是社区管理职能应扩展到全面的应急管理。在北京发生疫情之后,社区的应急管理功能便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能。因此应将该类工作的要求纳入到日常工作范围之内,并在人员配置、预算安排、场地规划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形成完整的社区管理支撑体系,在应急情况发生时能够以最快的时间响应服务需要。
全面的应急管理还包含着对社区物流全流程服务的管理,既要立足于社区本身资源的调度和优化,也同样涉及到外部资源的联系和协同,将社区的“点”服务同外部的“网”资源进行融合,最大程度地提高保障能力。政府同时要积极谋划社区物流应急响应预案,进行社区功能的重新布局优化,对无接触配送设备布置空间等进行提前设置,并积极宣传、组织日常的应急演练,形成良好的应急物流氛围,真正使得应急保障的理念深入社区居民人心,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恐慌心理,从而提升社区的稳定性。
二是加快形成面向社区应急服务的城市物流服务体系。目前北京市的城市物流体系发展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阶段,并制定了详细的物流专项规划,积极推动“大型综合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末端网点”的“3+1”城市物流节点网络体系建设。其中,末端物流设施包括末端配送场站和末端营业网点,是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四级节点和配送服务的末端运作实施设施。
末端物流设施建设是中心城区物流服务系统的重要基础性资源,和目前的社区物流服务紧密相关,应将应急物流服务纳入到末端网点的统筹功能上来,建设城市物流综合服务体,融合快递配送、应急物资发放等应急服务功能,并重构社区的应急物流服务新流程,将城市物流综合服务体建设成为社区活动枢纽,形成以社区物流服务为基础的生活保障平台,使得社区管理机构有必要的管理抓手,便于进行业务的统筹管理。同时,还要注重加强末端网点与上层网络节点的联系,特别是重要物资的核心节点,必要时建立起和这类节点之间的扁平化沟通渠道,形成可以快速反应的运行机制,提升应急的保障能力。
三是加速形成多主体的有效协同参与机制。社区的居民构成有一定的复杂性,保障压力较大,因此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不足以满足要求,需要在应急体系建设过程中更加重视社会各种力量的共同参与,形成以“政府+市场+居民”多维驱动应急物流体系构建模式,尽量降低其共同物流服务成本,提升系统保障的可靠性。
在建设过程中政府是主导,主要负责相关关键物资的储备,特别是只有在应急中才使用的帐篷、家庭包等物资;生产企业和商贸则是在承担社会责任的条件下结合自身业务存储流通性较好的物资。同时,积极提倡引导相关单位和家庭常态化储备适量日常应急物资,从而降低应急保障服务的难度和强度,特别是有效地缓解初始阶段的物流服务保障,减少社民居民的恐慌心理。在服务过程中应注重社区居民的分类服务,提前做好信息的统计收集,并做好用户需求特征的整理工作,提供以公益性公共服务为主的保障性服务,并积极引导有一定活动能力的人员有组织的加入社区服务中来,体现其服务意识。
四是强化技术、标准和人才的关键要素保障。新的城市发展阶段要有新的管理技术,特别是现代智慧物流技术应用已经成为提升物流服务系统能力的最优选择,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已经在无接触配送、病毒检测与消杀等方面具备了较多的技术储备,并进行了广泛的示范应用,应进一步强化该类技术的应用范围,为物流服务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应积极研究其他类设施转化为物流设施的技术和方法,快速的进行设施功能转化,形成功能的模块化配置。
为了统一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规范性,应加紧制定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标准。目前已出台了《社区零售平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等文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社区的服务还要依靠人员的参与和投入,因此需要最大限度地扩展服务人员范畴,要做好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并积极发掘区内的物流专业人士资源,同时对可能参与的志愿者等进行必要的培训,提前熟悉作业预案、流程、器具使用方法等,形成稳定的专业队伍。
提升城市社区应急物流服务能力的强度、弹性和韧性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在前期总结社区运行问题的同时,要积极提升社区应急物流服务的保障能力,形成新的运作机制,并构建新型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强化多主体的参与力度,并增强技术、标准和人才的关键要素保障能力,构建服务城市发展要求的社区应急保障体系。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